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的重要讲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西安航空学院士官学院组织百余名士官生赴陕西、甘肃、山东等7省56市开展“寻访百名老兵,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访退伍老兵,挖掘红色故事,聆听英雄事迹,在寻访实践中,用青春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战事的老兵和参加过维和任务、出海演习、阅兵演习、抗洪救灾等重大活动的老兵为主要采访对象,西安航空学院百余名士官生先后前往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中心、各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退役军人养老院或老兵家中拜访慰问,聆听老兵讲述战斗故事。
寻访队员前往陕西省华阴市开展调研
寻访队员前往西安市4区1县开展调研
寻访队员前往咸阳市4区3县开展调研
寻访队员前往山东省7市7区开展调研
寻访队员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5市3县开展调研
寻访队员前往甘肃省6市3区开展调研
寻访队员前往安徽省3市3区开展调研
寻访队员前往安徽省3市3区开展调研
访,回忆峥嵘岁月
“没人守,我来守!”张顺京这一守就是39年。坐落在华山脚下的烈士陵园里,长眠了500多名老红军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英勇牺牲的先烈们。1982年的一天,张顺京无意间经过革命烈士陵园,看到陵园年久失修,烈士们的墓碑旁杂草丛生,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到前辈们的墓碑,我非常怀念前线牺牲了的战友们,他们都是人民的英雄,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因为心怀对国家、对战友的感恩,经组织同意后,张顺京毅然把家搬到了陵园,在这孤寂肃穆的陵园里,义务守护长眠于此的500多位英烈忠魂。
39年来,张顺京坚持义务讲解英烈事迹,先后有30余万人次聆听了他的讲解。当谈及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时,张顺京的眼眶瞬间红了,他强忍着泪水哽咽道:“回忆战争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的一言一行我从未忘记,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坚守在陵园。”听完张顺京老英雄的故事后,队员们眼中饱含泪水,纷纷起身向前辈敬礼,希望前辈定要照顾好自己,等待着他们在部队中的喜报。
寻访队员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中国好人”张顺京合影
“孩子们,你们一定要把中国保护好!”在谈及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时,98岁的老兵潘鸿谋哽咽道。1951年1月,他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7月,因伤病从朝鲜回国就医,从军期间先后参加了成都起义、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并见证了“板门店停战协议”的签署。退伍后,通过回忆自己的从军经历,著作《我所经历的朝鲜战争》一书。潘老前辈从自己被抓去当壮丁开始讲起,一直到伤病后回国就医,老英雄向访谈队员们讲述了他和战友们一起在朝鲜战场上的种种经历,如何按时完成任务、躲空袭、寻帮助、雪夜架设通讯线路等等,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被潘老前辈的讲述带回到了炮火轰鸣的朝鲜战场,寒夜里飘飞的大雪,随时落下来在身边爆开的炸弹,前方的战友……这一幕幕战火纷飞,英勇壮烈的场面在潘老前辈的讲述下历历在目。听完老英雄的故事后,同学们纷纷起立致敬,向老前辈表示“我们将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昂扬的士气、饱满的热情投身军营报效祖国,肩负起民族自立、自强的重任,以实际行动来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
寻访队员与9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潘鸿谋合影
“为人民流血,我们无悔;为祖国致残,我们无怨……”虽然您的双目失明了,但是请您放心我们就是您的眼睛!一级残疾军人王树良,1972年在部队演习中因公致残,双目失明。在疗养期间,他不甘心命运捉弄,一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自学盲文、坚持收听收音机,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他身残志坚不忘奉献社会,2019年为“陕西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捐赠自己的爱心,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宣扬党和政府的温暖、人民卫士保家卫国的铁血壮志、残疾人面对坎坷无所畏惧的坚韧意志,无数的学生、官兵、党团员都被他的精神鼓舞前进,为红色革命宣讲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嘴巴张得老大,总感觉气不够用。”“最好吃的就是鸡蛋粉,用水冲开就可以喝。没有菜,米饭根本煮不熟,但天天都得吃!”79岁的邢步宗回忆当年当兵的生活。“在一次执行战斗任务时,为了不暴露目标,我在冰天雪地里坚守了数个小时,双脚和双手完全冻僵,最后晕倒在战壕里。醒来后,手指、脚趾再也没能伸开过。当时以为自己都冻死了,没想到还捡回了一条命,我得好好活下去!” 1960年12月,邢步宗经组织安排到医院康复疗养,重度残疾的他以顽强的毅力开始了康复锻炼,逐渐恢复了走路、骑车、吃饭、洗漱等自理能力,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发挥余热,自食其力在景区开了一家小饭店,并主动参与到景区的环保工作中,义务为游客提供向导等服务,用他自己残疾的身体守护着华山景区的峻美,用一颗热忱心温暖着八方来宾。邢步宗老英雄自强自立的同时不忘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医院“荣军讲师团”,用他的战斗故事和战胜病魔的坚强意志鼓舞着一代代青年人锻炼自我奉献社会。
寻访队员与二级残疾军人邢步宗合影
传,继承革命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为了心中的信念,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书写了一篇又一篇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造就了革命军人的高尚品质,铸成了传承至今的红色精神。西安航空学院的百余名士官生用实地寻访亲历者的方式触摸历史,感悟精神,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实践队队员赵庚:当我们采访完老兵之后,心绪像波涛翻滚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些老兵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军人刚毅、忠贞的气质依稀可见,他们对生活还是那么热爱,还渴望着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余生。作为一名士官生,我们更应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为国防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实践队队员敬一鸣:这次老兵访谈令我受益匪浅,气吞山河的战争记忆在他们心中永远鲜活,枪林弹雨的生死经历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然而当我们重新追忆那段承载苦难的战争时,这些老兵可以让后人重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自强的精神。英雄老去,但英雄的精神永存,我们不仅要承前启后,更要继往开来!
据悉,西安航空学院“寻访百名老兵、传承红色基因”实践队将把寻访过程中的红色故事、照片、视频等进行汇编,通过“互联网+寻访”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和宣传报道,以百名革命英雄的亲身经历、动情故事展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引导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活动结束后,士官学院将组建微宣讲团,对寻访队员整理的一批英雄人物事迹和感人故事进行巡讲,用青春解读红色故事,用热情弘扬红色精神,激发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奋斗报国的家国情怀。